大學考試分數公佈,幾乎所有類組排名都是台大包辦,
於是乎有人稱之「台大情結」,這篇沒有要起任何戰意,純粹紓發。
我一直認為大學學校和科系都很重要,
選擇想接觸的科系以及有資源的學校,才能是真正的"學習",
當然對甫自高中畢業的莘莘學子而言,
可能對未來還懵懵懂懂,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喜歡什麼,
而這也就是大學四年很可貴的地方,
你可以無後顧之憂地選擇自己想接觸的大領域,
喜歡嘛~就走下去,甚至慢慢縮小範圍去專攻,
不喜歡嘛~還可以去他系旁聽,或是轉系/轉學考來變換跑道。
(除非經濟壓力或特殊情況,不然我相信絕大多數都是無後顧之憂的,
最大成本可能就是1-2年的青春,哎..出社會後才會明白這種"做選擇卻無憂"是多棒的一件事)
回到選校這件事,
大學學校除了是"學習"的環境之外,也是小型社會的人格修練。
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待過兩所超棒的學校,
在我身上無形蘊育出截然不同的特質,
感謝成大,帶給我敦厚、團結互助、以及豐富的系上社團活動,
感謝台大,擴大我的眼界、讓我勇於嘗試新東西、並表達己見,
今天缺少了哪一個,都是非常可惜的。
台大這麼棒的學校,以此為第一志願是理所當然 (當然~還用我說嘛~)
我反倒比較注意到的考上台大的學生組成比例,
"建中北一女約占25%、台北人約占50%、五都明星學校約占80%"
這樣單一化的人才磁吸效應,並不完全是件好事,
這代表台北優秀學生繼續留在台北、其他縣市優秀學生也跑到台北,
同學們的背景都好雷同啊~! 這樣會不會讓有些思考都變得理所當然咧?
例如理所當然做報告時覺得要打捷運/公車廣告 (殊不知很多縣市一點都不流行)
理所當然覺得有高鐵回家好方便 (忘記有人必須花許多車程的)
理所當然覺得畢業後要進名氣響亮大公司 (且真心為那些進不知名公司的同學感到難過)
哈~是說我自己好像也沒立場說什麼~
寫到這突然...真的突然想起那些從四面八方來到成大唸書的朋友們,
畢業後每次聽你們認真說"台南真的超棒"的時候,都暗自竊笑&竊喜,
竊笑: 還有人來之前哭哭以為成大附近是田地、沒有7-11,現在卻這麼喜歡,
竊喜: 自己的故鄉及母校被人肯定,
開心大家能在長長人生中有這麼一小段悠哉自得、充滿陽光小吃、與眾不同的風景。
好像一直跳話題~>"< 就說是純紓發了~我寫我想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