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耳聞女巫店的名氣卻一直沒有機會去,
又剛好在前幾期的壹週刊看到巴奈的故事介紹,
又剛好有人邀約,
哈~我只能說聽音樂有時也是講求天時地利人和的!

女巫店真的是很特別的一家店,(二樓是女書店)
說著女權的故事..."女巫無論高矮美醜,但她們充滿能量眼光中閃爍著自信, 勇於提出自己的看法, 不畏強權的打壓, 不怕主流的排擠, 自信自在地存在..."
從裝璜(ex.內衣掛在椅子上, 廁所奇妙位置的破鏡)或是很猥褻的菜單,
都在在表現想要不一樣的心態...
店並不大、幾十張椅子圍成一個舞台、慵懶的燈光打在主唱者身上,
整個自成一個氛圍,在那裡聽歌其實滿好的~~
女巫店會有一些獨立歌手來表演,例如早期的陳綺貞或是張懸,
而巴奈,或許也就是這樣一個"女巫"。
巴奈是一位阿美族女生,那晚帶著她的女兒和她的"soul mate"
她長得高頭馬大的,抱著吉他,光著腳丫數著節拍,
講話的時候,會覺得巴奈是個樂觀自在的人;
但唱歌的時候,卻感覺無限的悲哀...
不像一般刻板印象中的原住民音樂,她是很低吟的那種,
歌聲中有飽受歷經風霜,就算歌詞再怎樣的歡樂,卻都顯著嘲諷。
節錄自官網的介紹.(個人覺得很傳神..)
" 巴奈的歌,顯得色調濃重而沈鬱,勾勒著她流浪各地的足跡。揹著吉他,遊走在天地之間,這樣的背影或許看來蒼涼而傳奇。但是,去聽她的歌、去讀她的詞,你會遇見一種熟悉的感覺,疏離與寂寞,久藏心底,被她的歌聲召喚而出,輕觸即四處漫溢。聽巴奈現場的人都說會內傷,有時就乾脆直接承認;害怕聽她那些真實而坦白的旋律。在界限模糊、是非渾沌的這個世代,這樣一種斬釘截鐵的聲音,已經很難聽見了。 "
總之,撇除表演中間有一小段言論讓我不以為然之外,
我很喜歡巴奈的表演,非常有自己的味道及特色,
還有很真誠的一顆心 - 希望核廢料不要進到台東,
希望有機會還可以再到女巫店認識更多的聲音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