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部慍火慢燉的書,
節奏很慢也很沉重,看完後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
以下是書上的介紹:
「故事從一個大風雪的夜晚開始。醫生大衛親自為妻子諾拉接生,卻發現雙胞胎之一的女嬰患有唐氏症。為了不讓妻子面對女兒為心智障礙者的悲劇,大衛以善意的謊言矇騙諾拉女兒已夭折,誰知這個決定從此讓整個家庭變了樣。
太太諾拉無法走出失去骨肉的陰影,開始酗酒、外遇,只為了麻木自己都說不清的失落,獨子保羅則得不斷和雙胞胎妹妹的幽靈糾纏,換取父母的一點注意。大衛滿心愧疚不能言說,於是一頭栽進攝影,到處拍攝女嬰、女孩、少女,彷彿要為遠方的女兒留下成長記錄。
但是當年在場的護士卡洛琳並沒有按照大衛要求將小女嬰送到安養機構。在開車離去的途中,這位暗戀大衛的護士決定獨自把女嬰養大。她搬到另一個城市,隱姓埋名靠著兼差賺取生活費,用一己之力對抗不合理的教育體制,為女兒打造出一個溫暖有愛的家。
這兩個家庭形成了明暗的強烈對比,活著的保羅和「死去」的菲比;物質生活無虞唯獨不能坦誠以對的醫師,困苦艱辛但每分每秒都真誠勇敢的單親媽媽。多年以後,當卡洛琳與大衛重逢,她對他說:「你逃過了很多心痛,但你也錯過了無數的喜樂。」
------
在這片本書中,你會發現每個人承受著無窮的壓力,
每個人都鞏固著自己的秘密,自以為地認為這樣做對大家都好,而壓抑著自己,
但是有秘密的人終究註定無法坦蕩,
對小細節太過敏感反而太小心翼翼,家裡的每個人都走不進另一個人的世界裡,
反觀那個不存在的女兒,大方的笑、大方的擁抱,反而成了最快樂的人。
這樣的悲劇是誰造成的呢?很難說...
如果當初大衛沒有送走她,又會是什麼樣子呢?更好或更壞?
到了最後一刻,大衛始終沒有說出這個事實,他的過去和他的責任感太過巨大了,
反而是卡洛琳最後告訴了諾拉,
這時諾拉已經決定與另一個男人共度一生、保羅也長大成人,
保羅和菲比,這對兄妹,到最後變成了好朋友,一切突然清朗,
保羅和諾拉終於了解大衛這個人而沒有怨恨...
雖然整本書很可以深層思考,
但對我而言,或許是歷練不夠,我覺得這本書的節奏太慢了,
在情緒上的處理太過沉重和黏膩,有些壓得喘不過氣來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