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29

2021/05/28 第三級的第二個14天

原本,5/28是要宣佈解封的,然後疫情未受到控制、反而越演越烈,

於是又再開啟另一波的14天防疫生活,在家上課上課、出門一定得戴口罩、停止聚會內用等。


在這兩週內,感覺原本勝券在握的一手好牌,打到荒腔走板,

死亡人數從個位數,到這幾天每日有19-21的數字,且還不是最日期準確的,

確診人數每日都破百,早就符合原本當時設定的第四級了(只差感染源不明),

各大醫院、篩檢站都是爆滿超載,很擔心第一線前線醫療資源的崩潰,

全國人民都在問:怎麼會變這樣!到底要怎麼辦?

每個死亡都不是一個數字、都是一條人命。

記錄一下我的想法,或許我看得不夠遠不夠深,但是此時此刻的真實感受

這個月還面臨缺水缺電等天災人禍,真的相當不平靜... 


1. 校正回歸

5/22時在每天2點的記者會,阿中部長說出了這個詞,

大家一片譁然,覺得校正回歸是不是想掩蓋人數爆表的事實,

但當我再了解時覺得有其道理,校正回歸比較能用統一的標準看到趨勢走向,

再者,其實當數字累計到一定的量之後,每日X例已經不是那麼有意義。

但是瑕疵的點在於這是一個新頒佈的標準,導致大家對於中央數字的信任下降,

而且這反映了另一個嚴重的事實,就是檢疫及通報塞車,

拿到數字都已經是好幾天前的事了,

我覺得這是可以靠SOP解決的,但是環結不確定出在哪裡,

有看到新聞報導出唐鳳讓原本2小時的流程縮短成10分鐘,

不過調整之後也不見情況有明顯改善,顯示著一定仍有某個結未解開,

人力不足?機器不足?其他流程卡關?但沒關係焦點轉移了不用deep dive...


2. 側翼之亂

讀聖賢書所為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我非常訝異政壇上有這樣多當年在校優秀的人中之龍

居然為了名或利或某些自己自以為的理想,而搬弄事非、造謠當小丑,

一方面假裝中共同路人在ppt上留言搧動刪除疾管家,

一方面又回到現實轉貼親綠的臉書粉絲頁抱不平,說疫情期間大家不團結,

然後被捉包居然是同一個側翼所為 (我連名字都懶得打)

他道歉居然只是說:我在反串,我以為這是網路上大家都會做的反串...

然後又被捉包錯綜複雜的側翼立委小編等關係圖,

於是就把臉書內容給刪了... 當然也是被高層切割了... 

我很看不慣的是明明這樣容易造成社會對立,在位者卻視而不見反利用之


看過一篇文章寫得很血淋淋,

你以為這些學生時代陪著打江山的人都會有一席之地嗎?

一流的 (優秀又聽話的),就可以進入核心捧一個好飯碗,

二流的 (不夠聰明得體的),就當個小單位幕後也是過得去,

三流的,就是不入流的,就註定當側翼小強吧,努力在旁邊起鬨丟泥巴,

期待搞得越髒有一天能被高層賞識進入一流社會,

但很現實的,上流人看你終究是個「可用的下流」,當不好用時丟掉也不可惜


3. 疫苗問題

若在4月前的風平浪靜時間問起疫苗,

我想大多數人的反應跟我一樣「再看看吧」「我不想當第一個」,

隨著疫情發展從外圍防堵,發展到國內民眾根本防疫,

還有抄國外經驗答案,都發現疫苗能䧏低感染風險,

我覺得這不是誰的錯,考量過去台灣的狀況及民族性,的確會選擇把心力花在其他地方;

然而現在危急存亡之際,疫苗變得至關重要,

卻因為關注度過高而又引發一堆政治口水戰

我相信喬這些疫苗是需要國際政治等幫助,但我不喜歡的仍是以偏蓋全者。


我自己不是專家,只是認真閱讀資料有簡單兩個想法:

(1) 國產疫苗可發展,但時間點不對,所以我們無法等到8-9月,現在就要採購大量國外疫苗

我有家人就參與了國產疫苗的第二期實驗,所以我相信國產的應該也有一定水準,

然而目前並未發展至第三期,這也是讓我覺得它需要再長一點時間好好培養的原因。

疫苗分期我自己是這麼解讀的(以過去工作經驗的用詞)

第一期是lab/kitchen test

第二期是trial run 看有沒有不良反應

第三期是commercial run 看大規模大量的運作下有沒有成效

再來才是mass production

能不能從trial就跳到mass? 業界搶時間的確會、背負的risk最多就是全面銷毀的金錢損失

但是疫苗悠關人命和效果,我不清楚這是否也是醫界常態? 但直覺告訴我不是吧!


有網路說其實國產的原料技術know how都是承襲美國原廠,我們只是生產,不會有問題,

我對於這樣的說法感到不可思議,

至少以前我的前藥廠公司不是這樣教我的,

就算再簡單的配方、同樣的原料,後面製程的嚴謹、檢核方法、儲存等都會造成差異,

而這些每一個小差異、累積起來可能就是大差異。


2. 要用哪一種疫苗? 

中央就參考國際的標準來訂定吧,目前國際認可的幾大品牌都應該很值得信賴,

疫情指揮中心莊人祥也指出:輝瑞BNT就是從德國製造,無論直接進口或透過代理,

救命為第一要務,我只希望不要過度政治化而延誤了所有已經很緊張的時機。

5/28 15萬劑的Moderna疫苗來台,這邊我覺得很不放心....

一是每批都要經過合理的檢驗時間,像這批要到6月中旬才會通過放行,

二是數量真的杯水車薪,到底接下來的計劃是什麼呢? 

三是疫苗是需要打2劑的,且中間必須間隔28天,這代表第一批的人最快打完也是7月底。

有側翼說15萬劑很好了、一次進來太多也沒有人力可以打,

如果真是如此,我感覺疫苗施打的人力應該比檢驗或重症照護的人力更容易找到,

是不是現在就可以開始佈局了嗎?

也覺得有些第三方單位可以透過國際交情拿到滿大量的疫苗數量,

但卡在文件登記審核等,我同意該有的流程還是要有,但是這不該是拒收的理由。


4. 第四級封城

一剛開始升三級時,網路上很紅一句話「看好了世界,台灣只示範一次...」

當時我也是笑笑,覺得的確是需要一句口號讓大家振奮一下,才不致士氣低落疲乏,

但一方面也覺得沒那麼簡單

後來的發展每況愈下,取而代之的是大家在關心「會不會升第四級封城?」

若按照原本規定是「平均過去14天都破百例,且半數感染來源不明」

前者的話我們已達到、後者的話很模糊,因為現在日期和來源的反應都有時間差了,

很可能前四天來源不明、第五天就發現這是跟某某地的某某案例有關連,

所以在我的認定基本上是隨時可以宣布升四的。

我不贊成有人抱怨定義什麼的,

我覺得可以體諒大家都沒有經歷過,覺得四級很遠的,就先這樣訂吧,

但分級是可以隨時時間動態去調整成更精準的,勇於負責就好。


當然升四有太多太雜需要考量的點,畢竟全面不上班不上學影響的層面有多大!

什麼行業可以不上班、薪水福利健保會有嗎?

學校不上學那學生誰照顧?有些國家考試怎麼辦?

出門採買的規定如何?大眾運輸都停擺嗎?垃圾清運的時間呢?

經濟崩潰、什麼產業要什麼條件才有多少輔助呢?醫護警消的加給呢?

萬一有人付不出房租和房貸、甚至三餐生活費,怎麼辦?

我可以理解指揮官的難為,

但就先把這些細節想清楚、超前佈署吧!而不是睹一個未來的未知的好運啊!



5. 自己的生活

行為的改變,回家就是洗手/消毒/換衣物、在外一定戴好口罩避免接觸,

目前最高紀錄是連續3天沒有出門,後來就算出門也都是附件商店買東西而已,

心態的改變,原本要連續兩週 work from home with kids 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到後來也漸漸調整習慣中,可能是小孩的學校也開始安排線上課程的關係吧,

這些日子終究會回歸健康日常,而中間過程也是難得和家人密切相關的時光,

想想... 人生難得有這樣的時光吧... 三餐一起吃、早晚一起生活,心情就會好過一點 :)


小一小二的線上教學也很可愛,

一開始大家都非常興奮七嘴巴舌、對鏡頭做些怪表情、不喜歡mute,

老師們也在起步學習操作一項新技能的感覺,難免整堂課亂哄哄,

但幾天過去,馬上就有了上課的樣子,舉手才能發言、老師點到才能開麥克風,

線上寫字不專心還會被cue,另外還有作業要交呢,

最可愛的是連體能課都可以線上,對著鏡頭前開合跳和跳繩,

可惜很擔心被樓下鄰居抗議只能小小動一下,

比較為難的是一整天要一直對著電腦,很怕眼睛一個月之後就近視了 >"<


我們的工作因為之前有AB team經驗了,

變成work from home模式沒有太大的進入障礙,只覺得工時拉好長啊~~~

唯一最大的障礙就是小孩了,因為他們會一直打擾大人的工作節奏,

甚至開會時會來故意亂講話,這點我也還在學習新方式找到平衡點,

所以難免會聽到父母們的吼叫聲 ~ 請多包涵~ 


在此我很慶幸很知足的點是

第一、生了兩個小孩,比起聽到的獨生子女要訂很多教材玩具+陪玩,

我們家的兩個雖然天天吵架,但真的是隨便的任何東西又可以互相玩得很開心,

例如抱枕當壘包和娃娃當球員的棒球賽、不落地miss的傳接球、switch、

幻想世界-午夜之魂、比手劃腳、各式主題的畫畫、象棋大富翁等等,

有手足才不無聊吧~ 


第二、找了個好老公,比起網路上各種好笑又好氣的故事,

例如三餐都像孩子一樣問「要吃什麼」以及遇到工作的閉關模式只會回「去找你媽」

我的工作倒是比較密集沒有什麼喘息時間,

每次都是休息時間走出來時,就看到一桌的飯已經好了,還包辦了善後,

真的是很感動和溫暖


第三、對的時候對的地方,如果是之前的租屋處,非常小非常擠,東西堆得滿地,

也沒有桌子能讓一家四口好好讀書和工作,也沒有空間讓大家玩樂放鬆,

我相信在這種閉關的日子一定會更容易很阿雜、火氣大、會爭吵;

但是現在這裡是很舒服的,

剛好要度過這樣的日子,大家也覺得比較寬心一些,

而且可以看到外面、感受採光和通風,這些生存的基本要素,在這種閉關時刻更顯珍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