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發生在第三十八週。
由於胎兒的體重較輕,所以醫生要求我每週觀察,
並且也要每週到榮總去做胎盤功能檢查,
目前我已經三度三關了,幸運的是每次都是PASS過關!
而本週產檢也有很令人欣慰的進步,
寶寶的預測體重終於破2500g了,看來我的養胖計畫有成果了,
雖然我自己也胖了不少,但是超過2500g算是低空飛過合格體重標準了,
還有約2週的時間,希望他再健康成熟一點囉!
醫生也說寶寶比較小隻有許多種可能性,
一種說法是遺傳、一種說法是寶寶為了適應媽媽的骨盆大小而有所調整,
無論哪一種,他都建議我吃得均衡營養比吃得很多來得重要!
另外也提到羊水量有比較變少的趨勢,要再持續觀察,
不過依此情形發展,他倒是建議我提早幾天做催生,
因為依一些指標判斷下,寶寶在外面養和在肚子裡養已差異不大了!
「催生?」老實說我一直對於這個字詞有些恐懼,
感覺是很強迫粗糙、很不自然的方式? 感覺會弄痛寶寶或拉扯子宮?
醫生進一步說明...催生是用藥物去「促發」子宮頸軟化、宮縮,
其實都是會發生的歷程,只是去促發這個過程早一點發生而已,
如果寶寶本身無法承受通過產道的壓力的話,就算是自然產也是一樣的結果,
所以催生並不會造成母體或寶寶的危害的。
加上我的預產期接近除夕,無論是婦產科、甚至是新生兒科的醫生都有可能休假,
在寶寶體重比較輕的情況下, 較有可能有些狀況產生,更需要專業醫師團隊的照料,
因此提早幾天更能確保寶寶出生後的健康情形。
聽完陳醫師的詳細解說,也讓我放心不少,我覺得他真的是專業又有耐心的好醫師啊!
現在有了這樣的方向,我也向公司請好了假,一切就等下週產檢再做一次確認囉!
哎呀!好不真實啊!沒想到再1~2週就要發生了!我就要當媽了!
===============================================
好文分享 - 催生知多少?
節錄自"送子鳥生殖中心" http://www.e-stork.com.tw/viewArticle.do?id=4695
由於胎兒的體重較輕,所以醫生要求我每週觀察,
並且也要每週到榮總去做胎盤功能檢查,
目前我已經三度三關了,幸運的是每次都是PASS過關!

而本週產檢也有很令人欣慰的進步,
寶寶的預測體重終於破2500g了,看來我的養胖計畫有成果了,

雖然我自己也胖了不少,但是超過2500g算是低空飛過合格體重標準了,
還有約2週的時間,希望他再健康成熟一點囉!
醫生也說寶寶比較小隻有許多種可能性,
一種說法是遺傳、一種說法是寶寶為了適應媽媽的骨盆大小而有所調整,
無論哪一種,他都建議我吃得均衡營養比吃得很多來得重要!
另外也提到羊水量有比較變少的趨勢,要再持續觀察,
不過依此情形發展,他倒是建議我提早幾天做催生,
因為依一些指標判斷下,寶寶在外面養和在肚子裡養已差異不大了!
「催生?」老實說我一直對於這個字詞有些恐懼,

感覺是很強迫粗糙、很不自然的方式? 感覺會弄痛寶寶或拉扯子宮?
醫生進一步說明...催生是用藥物去「促發」子宮頸軟化、宮縮,
其實都是會發生的歷程,只是去促發這個過程早一點發生而已,
如果寶寶本身無法承受通過產道的壓力的話,就算是自然產也是一樣的結果,
所以催生並不會造成母體或寶寶的危害的。
加上我的預產期接近除夕,無論是婦產科、甚至是新生兒科的醫生都有可能休假,
在寶寶體重比較輕的情況下, 較有可能有些狀況產生,更需要專業醫師團隊的照料,
因此提早幾天更能確保寶寶出生後的健康情形。
聽完陳醫師的詳細解說,也讓我放心不少,我覺得他真的是專業又有耐心的好醫師啊!
現在有了這樣的方向,我也向公司請好了假,一切就等下週產檢再做一次確認囉!
哎呀!好不真實啊!沒想到再1~2週就要發生了!我就要當媽了!

===============================================
好文分享 - 催生知多少?
節錄自"送子鳥生殖中心" http://www.e-stork.com.tw/viewArticle.do?id=4695
催生其實醫學專有名詞是「引產」,英文是「induction」。由於在台灣催生這個名詞已經沿用多年,況且在醫界也習慣以「催生」跟病患溝通,因此引產對於一般民眾較為生疏。然而一般孕婦以及家人,尤其是家中的長輩聽到「催生」兩個字,彷彿是一種既痛苦又危險的過程,產生了極大的恐懼及排斥。到底催生的過程、必要性及安全性為何,對於所有孕婦及其家人都需要破除一些迷思及誤解。
- 過程:如果子宮頸尚未軟化,會先使用前列腺素藥物,以口服或是陰道塞入的方式使之軟化,再將催生藥物(pitocin)利用打針的方式來幫產婦做催生。但催生後並不會馬上就有動靜,有時可能需經過幾個小時後才會出現產兆。一般催生的過程時間平均皆需要1-2天的時間,但也有可能經過2-3天才會生產,依產婦身體狀況及胎兒大小而定。
- 必要性:需要接受催生的理由,主要是怕過了預產期之後,胎盤鈣化及功能退化的程度日益嚴重,導致羊水過少而易造成胎兒危險。此外,過了預產期之後尚未生產,胎兒體重比較大而造成產婦生產不易,胎兒也因過熟反而身體器官功能不健全,出生後罹病的機會較高。有時在孕期過程中,胎兒生長遲滯,或孕婦本身罹患妊娠毒血症或其他嚴重內科疾病,為了胎兒安全著想,即使尚未至預產期或足月階段,也應以催生方式將寶寶提前出生,交由醫學專業來照護。
- 安全性:通常醫師會以醫學經驗,在安全的範圍內,「儘速」將胎兒平安產出。原因在於催生時間長,對於產婦的體力是一種極大的考驗,對於胎兒亦然,因為子宮收縮時間及次數都攸關胎兒的健康,因此不能時間拖延太久。然而「欲速則不達」,催生必須在合理藥物劑量及適當子宮收縮頻率的範圍內,不影響產婦及胎兒的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